年轻女作家郭敬明以《小时代》系列小说一举成名,但随之而来的抄袭指控也成为了困扰其多年的热门话题。本文将从事件始末引出对中国文学产业的探讨。
抄袭风波缘起
“小时代”系列之所以引起震动,原本是因为其人气和影响力。但随着事态发展,这个叫做郭敬明的年轻作家渐渐成为了网民和文坛人士口中的“抄袭之王”。
抄袭的指责不是一天两天了。早在2011年,就有网友发现郭敬明的小说与美国作家让·维尼的《梦幻西游》相似之处颇多。事实上,此后各种抄袭事件也层出不穷。
抄袭指责尴尬境遇
郭敬明本人态度极其消极,他经常对抄袭指控不予理睬,有时候还会使用“我只是‘借鉴’”、“我只是‘致敬’”之类的词语来回应质疑。不过,这样的态度使得他在文坛和公众中的声誉日渐下滑,曾经的作品也开始受到质疑。
实际上,抄袭在中国文学界早已不是新鲜事。过去一些知名的作者也曾被曝出过抄袭丑闻,但大多数情况下,他们的态度要么是低调处理,要么是承担责任后消极应对。相较之下,郭敬明的表现越发令人不快。
中国文学产业的思考
郭敬明事件一度成为中国文学产业的一张缩影:作品上市快,成名太早,复制、抄袭、低俗等问题不断冒出,文学作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。这种问题的存在,不仅是文学界的问题,更是制约整个文化体系发展的因素之一。
文学的精神追求、审美目标和思想深度,都是文学专业从业人员必须牢记的标准。尤其是在知识付费时代的来临,我们期待文学作品在思考与表达上追求更高境界,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市场利益。相较于短平快的畅销书,有深度和内涵的文学作品也应该获得更多的待遇。